败鼓之皮bài gǔ zhī pí
出处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
意思:败:破旧。破鼓皮可作药材。比喻虽微贱,却是有用的东西。
敝鼓丧豚bì gǔ sàng tún
出处:《荀子·解蔽》:“故丧于湿而击鼓鼓痹,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,而未有俞疾之福也。”
意思:敝:破,坏;丧:失去;豚:猪。指击破鼓、烹掉猪以求神治病,病仍未治好。形容费而无益。
布鼓雷门bù gǔ léi mén
出处:《汉书·王尊传》:“毋持布鼓过雷门。”
意思:布鼓:布蒙的鼓;雷门: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。在雷门前击布鼓。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。
晨钟暮鼓chén zhōng mù gǔ
出处:唐·李成用《山中》诗:“朝钟暮鼓不到耳,明月孤云长挂情。”
意思:暮:傍晚。佛教规矩,寺里晚上打鼓,晚上敲钟。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。
重整旗鼓chóng zhěng qí gǔ
出处:
意思:比喻失败之后,整顿力量,准备再干。
打退堂鼓dǎ tuì táng gǔ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左右,打散堂鼓,将马来,回私宅去也。”
意思: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。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。
大张旗鼓dà zhāng qí gǔ
出处:
意思:张:陈设,展示;旗鼓:旗帜和战鼓。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。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。
当面锣,对面鼓dāng miàn luó,duì miàn gǔ
出处:
意思:比喻面对面地商量、对证或争论。
掉舌鼓唇diào shé gǔ chún
出处:
意思:炫耀口才,夸夸其谈。
烽鼓不息fēng gǔ bù xī
出处:南朝·梁·沈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》:“晋宋迄今,有切民患;烽鼓相望,岁时不息。”
意思:烽鼓:烽火与战鼓;息:停止。比喻战乱不止。
桴鼓相应fú gǔ xiāng yìng
出处:《汉书·李寻传》:“顺之以善政,则和气可立致,犹桴鼓之相应也。”
意思:桴:鼓槌。用鼓槌打鼓,鼓就响起来。比喻相互应和,配合得很紧密。
鼓唇弄舌gǔ chún nòng shé
出处: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旧闻·席氏多贤》:“……,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欲以罔利,且言贼非真,器械自所制也。”
意思:鼓:拨动,振动。振动嘴唇,拨弄舌头。形容凭口舌挑拨、煽动或进行游说。
鼓角齐鸣gǔ jiǎo qí míng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九回:“前面鼓角齐鸣,一彪军出,放过马谡,拦住张郃。”
意思:鼓:战鼓;角:古代军队中的乐器,即号角。战鼓响,号角鸣。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。
鼓盆之戚gǔ pén zhī qī
出处:《庄子·至乐》:“庄子妻死,惠子吊之,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。”
意思:旧指死了妻子。
鼓舞人心gǔ wǔ rén xīn
出处:汉·扬雄《法言·先知》:“鼓舞万物者,雷风乎?鼓舞万从者,号令乎?”
意思:鼓舞:振作,奋发。振奋人们的信心。增强人们的勇气。
含哺鼓腹hán bǔ gǔ fù
出处:《庄子·马蹄》:“夫赫胥氏之时,民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,民能以此矣。”
意思:哺:口中所含的食物;鼓腹:鼓起肚子,即饱食。口含食物,手拍肚子。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。
欢欣鼓舞huān xīn gǔ wǔ
出处:宋·苏轼《上知府王龙图书》:“自公始至,释其重荷……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。”
意思:欢欣:欣喜;鼓舞:振奋。形容高兴而振奋。
击鼓鸣金jī gǔ míng jīn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三回:“张辽可使击鼓鸣金,许褚可使牧羊放马。”
意思: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,击鼓则进,鸣金则退。
胶柱鼓瑟jiāo zhù gǔ sè
出处: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以名使括,若胶柱而鼓瑟耳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,不知合变也。”
意思: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,柱不能移动,就无法调弦。比喻固执拘泥,不知变通。
羯鼓催花jié gǔ cuī huā
出处:唐·南卓《羯鼓录》载:唐玄宗喜好羯鼓,曾经在内庭击鼓,并且自己做了一曲《春光好》。当时正赶上庭中杏花开放,唐玄宗笑着说:“此一事,不唤我作天公可乎?”
意思:羯鼓:两面蒙皮,腰部较细的一种鼓。敲击羯鼓,使杏花早开。
金鼓齐鸣jīn gǔ qí míng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不二》:“有金鼓,所以一耳。”
意思:金钟战鼓一齐响起。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。
紧锣密鼓jǐn luó mì gǔ
出处:
意思:锣声紧,鼓点密。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、声势。
开台锣鼓kāi tái luó gǔ
出处:
意思: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。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。
擂鼓鸣金léi gǔ míng jīn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午时牌》第二折:“我今日传了将令,则要您记的叮咛:也不许摇旗呐喊,也不许擂鼓鸣金。”
意思:金:指锣。指战场上击鼓打锣,以壮声势。
两部鼓吹liǎng bù gǔ chuī
出处:《南齐书·孔稚珪传》:“门庭之内,草莱不剪,中有蛙鸣,或问之曰:‘欲为陈蕃乎?’稚珪笑曰:‘我以此当两部鼓吹,何必期效仲举。’”
意思:鼓吹: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。两部器乐合奏。特指蛙鸣。
锣鼓喧天luó gǔ xuān tiān
出处:元·尚仲贤《单鞭夺槊》第四折:“早来到北邙前面,猛听的锣鼓喧天,那军不到三千,拥出个将一员,雄纠纠威风武艺显。”
意思:喧:声音大。锣鼓震天响。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。后多形容喜庆、欢乐的景象。
蒙在鼓里méng zài gǔ lǐ
出处:
意思:比喻受人蒙蔽,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。
密锣紧鼓mì luó jǐn gǔ
出处:
意思:锣声紧,鼓点密。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、声势。
鸣鼓而攻之míng gǔ ér gōng zhī
出处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”
意思:比喻宣布罪状,遣责或声讨。
暮鼓晨钟mù gǔ chén zhōng
出处:唐·李咸中《山中》诗:“朝钟暮鼓不到耳,明月孤云长挂情。”
意思:佛教规矩,寺里晚上打鼓,早晨敲钟。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。
破鼓乱人捶pò gǔ luàn rén chuí
出处:
意思: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。
旗鼓相当qí gǔ xiāng dāng
出处: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如令子阳到汉中、三辅,愿因将军兵马,鼓旗相当。”
意思: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。
敲边鼓qiāo biān gǔ
出处:
意思: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。
筛锣擂鼓shāi luó léi gǔ
出处:
意思:敲锣打鼓。形容大声吵闹。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。
诗肠鼓吹shī chá gǔ chuì
出处: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二:“戴颙春携双柑斗酒,人问何之,曰:‘往听黄鹂声,此俗耳针砭,诗肠鼓吹,汝知之乎!’”
意思:鼓吹:乐器合奏。特指听到黄鹂鸣声,可以引起诗兴。
陶熔鼓铸táo róng gǔ zhù
出处:
意思:比喻给人的思想、性格以有益的影响。
掀风鼓浪xiān fēng gǔ làng
出处:
意思:比喻煽动情绪,挑起事端。
偃旗息鼓yǎn qí xī gǔ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,公军疑云有伏兵,引去。”
意思:偃:仰卧,引伸为倒下。放倒旗子,停止敲鼓。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
扬铃打鼓yáng líng dǎ gǔ
出处:
意思:比喻大声张扬。
腰鼓兄弟yāo gǔ xiōng dì
出处:《齐书·沈冲传》:“冲与兄淡渊,名誉有优劣,世号为腰鼓兄弟。”
意思:腰鼓:古乐器,两头粗,中间细。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。
摇唇鼓舌yáo chún gǔ shé
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多辞缪说,不耕而食,不织而衣,摇唇鼓舌,擅生是非,以迷天下之主。”
意思:耍嘴皮,嚼舌头。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。
一鼓作气yī gǔ zuò qì
出处: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意思: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勇气。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。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,一口气把工作做完。
渔阳鼙鼓yǔ yáng pí gǔ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”
意思:渔阳:地名,现河北省蓟县,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;鼙鼓:古代军中用的小鼓。渔阳郡响起了战鼓。指有战事发生。
曹郁:与鼓相关的成语 | 包含鼓的成语